简答题背景资料:
某城市要新建一条主干路,道路位于城市中心城区,居民众多,该条路线长5000m,宽33m,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(上、中、下层)厚18cm,铺筑时间当年8月份。为掌握施工温度、碾压遍数和质量要求,施工方铺筑了300m试验段。在施工前,该项目部制订了详细的交通导行方案,统一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、隔离设施、夜间警示信号,沿街居民出人口设置了足够的照明装置。工程要求设立降水井,设计提供了地下管线资料。
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。
事件1:由于位置狭窄,部分围挡设施占用了绿化带;由于夜间施工,施工单位考虑到交通流量减少,占用了一条主干道。
事件2:实名制检查中发现,某劳务分包单位只有劳动合同、工资台账;
事件3:降水井护筒施工过程中,施工人员在开挖施工时发现了过街的电力管线套管,项目部于是要求停止施工,并降低了开挖高度绕开施工。
问题
1.对于背景资料中交通导行方案的落实和保证措施不够完善,请补充。
2.请简述事件1中的错误之处,并给出正确做法。
3.事件2中,按照劳务实名制规定,劳务分包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措施?
4.事件3中,施工单位的管线调查可能存在哪些不足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参考答案:暂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华图教育答案解析]:1.①严格划分警告区、上游过渡区、缓冲区、作业区、下游过渡区、终止区范围;②依据现场变化,及时引导交通车辆,为行人提供方便;③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、培训、考核,并应与作业队签订《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》;④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方案,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设专职交通疏导员,积极协助交通民警搞好施工和社会交通的疏导工作。
2.
错误之处:(1)围挡占用绿化带未获批准不妥。
(2)施工单位考虑到交通流量减少,占用了一条主干道未获批准不妥。
正确做法:(1)先停止占用或恢复原状,向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补办临时用地手续,并优化作 业面 。
(2)占用道路,需要找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审批。
3.
(1)现场实行实名制管理;
(2)建立培训档案;
(3)购买保险。
4.进场后没有依据建设方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、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、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资料,进行现场踏勘,没有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,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、使用状况、位置、埋深等数据信息。对于资料反映不详、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,没有向规划部门、管线管理单位查询,必要时在管理单位人员在场情况下进行坑探查明现状。